2025年5月21日 星期三

看安道爾第二季感想

 

                                                                                                       安道爾影集是電影"俠盜一號"的外傳

而電影"俠盜一號"是星戰系列電影的外傳

外傳的外傳本該不會是一部主力影集

其中雖然沒有光劍與原力

沒有絕地與西斯

但帝國與反抗勢力依然對抗

看過安道爾第一季的

都會為之感動讚嘆

 

終於等到安道爾第二季的上映

依然好看

看完再接回電影"俠盜一號"

許多劇情便串起來了

 

第二季的步調比第一季加快了許多

介於安道爾第一季與電影"俠盜一號"之間

第一季劇情步調雖緩慢但對於劇中出現的許多角色

無論正反兩派,每個小人物的演譯都相當生動活潑

其內心想法與個性都有相當細緻的刻劃

而第二季著重點在引導劇情走向

最終使之與電影"俠盜一號"劇情聯貫一致

 

此劇特色善於描述群眾暴動場景

第一季與第二季各中都可以看到幾場戲對於

原本是群眾聚集

最後如何逐漸演變成血腥鎮壓暴動的細緻演化過程

我覺得這部分

顯然是此安道爾系列的精采所在

隨著情節的推升,音樂的搭配引人入勝尤其加分

此劇的配樂水準絕對是一流的

 

高曼星暴力鎮壓事件

第二季的峰值在於高曼星上的暴力鎮壓事件

描述了這個事情的進度從始至終

都在帝國的掌控之下發展

從最早期用輿論控制人心

到設計讓反對人士與叛亂份子進行合作

到最後引爆血腥鎮壓暴動的現場

全都在帝國高層的計畫之中

劇中的正反兩派的小人物們

雖然各別都有自己的思想與希望

但是終究離不開這早已被設下的局

仿佛是獵人早已布置好陷阱圍捕獵殺的橋段

平民百姓總是成為犧牲者

 

事件結束之後續

負責監督帝國的議會已然形同虛設

主要勢力粉飾太平

對於暴力事件幾乎看不見聽不到真相

若是勇敢提出真相的議員發言

則需要有以性命做代價的覺悟

而帝國方相關事件人員

只要不是還有利用價值的高層

則變成犧牲品或是被羅織罪名入獄成為代罪羔羊

 

隨筆寫下幾位映像深刻的精彩小人物特寫:

 

席瑞

從第一季開始就一直認真負責

傻傻地追捕安道爾的反派角色

最後,席瑞自己在高曼星上的活動中最終發現

自認為的正義其實並不正義

而是建立在一個更大的邪惡之上

此時,他手上正沾滿了高曼人的鮮血,他內心對於帝國的信仰崩潰了

在混亂中,他終於遇到他一直以來追捕的人卡西恩

一陣扭打後,卡西恩不認識他,問了他一句"你是誰啊?"

此時想必他心中也自問了"我是誰?我還是正義的麼?"

一切都是因為卡西恩,此時的他心中只有惱怒與無盡的悔恨…

最後被高曼星的長老以槍擊斃。

 

黛卓

黛卓的戲份更多的反派,原本也是認真負責的帝安官

心中的理想最終也被帝國內部無時無刻的鬥爭給吞食殆盡,

被羅織罪名入獄,最後在獄中暗自悲泣。

 

卡西恩.安道爾

主角安道爾經此一事件之後

以然脫離不了加入反抗軍的命運,

在反抗大業未完成之前,個人的一切包括親情與愛情都是終不可得的妄想,

最後他在電影"俠盜一號"中他完成協助上傳死星設計圖的任務

之後因為死星的攻擊而身亡。

 

還有許多位主要人物劇情都有所交代

 

安道爾第二季的劇情最後

漸漸揭露了帝國暗中執行的秘密終極武器-死星

以此銜接上電影"俠盜一號"的主線劇情,

或許,死星這種武器的設定,暗喻著現實世界中的核武

希望人類不要隨意發動核子戰爭,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打完就沒了。

所以星戰其實是一部反核戰電影

要拍出一部好劇不容易啊

人力物力方方面面都需要講究

安道爾以堪列入星戰系列經典之作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希望之後還能看到類似這樣的佳作




2025年3月8日 星期六

解釋 SOC 與 SOH 與充放電循環與電池測試

 

1. SOC(State of Charge,電池充電狀態)

SOC 代表電池的剩餘電量,類似於燃油車的油量計,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 公式表示SOC=當前電池剩餘容量額定容量×100%SOC = \frac{\text{當前電池剩餘容量}}{\text{額定容量}} \times 100\%
  • 影響因素
    • 充放電電流
    • 電池溫度
    • 充放電速率(C-Rate)
    • 電池老化程度
  • 應用
    • 電動車(EV)續航里程計算
    • 電池管理系統(BMS)監測
    • 儲能系統的電量管理

2. SOH(State of Health,電池健康狀態)

SOH 代表電池的健康狀態,衡量電池相較於新品時的性能下降程度,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 常見 SOH 指標
    1. 容量衰減:SOH =(當前可用容量 ÷ 額定容量)× 100%
    2. 內阻變化:電池老化會導致內阻增加,影響充放電效率
    3. 循環壽命:隨著充放電次數增加,電池的總可用能量逐漸下降
  • 影響因素
    • 充放電速率(過快充放電會加速老化)
    • 工作溫度(高溫或低溫都可能影響壽命)
    • 過充過放(長期低於 20% 或高於 80% 會加速老化)
  • 應用
    • 電動車電池壽命評估
    • 電池更換判斷標準
    • 儲能系統的運行維護

3. 充放電循環(Charge-Discharge Cycle)

充放電循環是指電池完成一次完整充放電的過程。

  • 定義
    1 個循環(Cycle)通常指電池從 100% 放電至 0%,再充回 100%。但在實際應用中,部分放電(例如 50%→100%→50%)也可能累積成 1 個循環。
  • 壽命測試標準
    • 鋰離子電池:通常 500~2000 次循環後,容量衰減至 80%
    • 鉛酸電池:約 300~800 次循環
    • 固態電池(未來技術):可達 5000 次以上
  • 影響因素
    • 深度放電(Depth of Discharge, DoD):放電幅度越大,壽命衰減越快
    • 充放電速率(C-Rate):快速充電可能產生過多熱量,加速老化
    • 工作溫度:高溫容易導致副反應增加,低溫則可能影響離子遷移率

4. 電池測試(Battery Testing)

電池測試是評估電池性能、壽命及安全性的關鍵步驟,常見測試包括:

(1) 容量測試(Capacity Test)

  • 測試方法:將電池完全充滿後,以固定電流放電至截止電壓,測量可用容量(Ah 或 Wh)
  • 目的:驗證電池實際容量是否符合規格

(2) 壽命循環測試(Cycle Life Test)

  • 測試方法:多次充放電循環,記錄 SOC 變化、內阻變化、容量衰減
  • 目的:評估電池的耐用程度,確保符合使用壽命要求

(3) 內阻測試(Internal Resistance Test)

  • 測試方法:透過交流阻抗(AC Impedance)或直流放電(DCIR)測試內阻
  • 目的:內阻增加會影響放電功率與發熱狀況,可作為 SOH 參考指標

(4) 快速充放電測試(Fast Charge/Discharge Test)

  • 測試方法:高 C-Rate 充放電,記錄溫度變化與容量保持率
  • 目的:測試電池的快充特性與安全性

(5) 安全性測試(Safety Test)

  • 常見項目:
    • 過充過放測試:模擬極端情況,檢測電池安全機制
    • 短路測試:模擬短路情境,觀察是否發生熱失控
    • 熱衝擊測試:檢測電池在高溫環境下的穩定性

總結

  • SOC(電池充電狀態):即時顯示電池剩餘電量
  • SOH(電池健康狀態):衡量電池老化程度
  • 充放電循環:影響電池壽命的關鍵因素
  • 電池測試:確保電池容量、壽命與安全性

這些概念在電動車、儲能系統與消費電子產品中都至關重要,影響電池性能與使用壽命。